必备知识贴:美国房屋类型汇总

2014年 06月 05日
美国房产

暂时没钱去美国买房没关系,但对美国市面上的房型先做个基础知识储备一点坏处都没有。今天小编就不惜血本大放送,呈上一个有关美国所有房型的完备知识贴。等到以后钱到位了、条件成熟了、自身需要了,大家伙儿都想赴美买房了,你一定会感谢今天的自己读了这篇文章。

(一)独栋别墅(House)
没错,这就是你第一反应所能想到的带院子和地下室的独栋别墅,依照每个地区楼盘的建造风格,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院子或设在前门或处在后院,你跟邻居之间还是能隔着很大空间的,双方的狗狗打招呼也会需要靠奔靠吼的。在这里,独栋别墅分一个家庭和多个家庭两种。

1、一个家庭(single-family house)
顾名思义就是这栋房子里只住一户家人,你可以带着老婆和随便几个孩子(只要住得下)住在里面。一个家庭的房子通常以一扇前门(one front door)来定义,也就规范了这户人家的独立性和私密性。该房型很受中国买家的青睐,习惯了关起门来保护家庭隐私的中国人将独门独户视为理所应当,只是这种房型一般不会在市面上闲置太久,因为很热门,一旦有房源出来,可能马上就被抢走了。

2、多个家庭(Multi-family house)
这样的别墅里通常住着一户以上的家庭,常见的规模是2-3个家庭,也有多到4个家庭。多个家庭同住一个屋檐下,但根据家庭的数目则有各自独立进出的门。尽管这样的住宅类型很多见,并且家庭和家庭之间也有明确的分隔,但中国买家对此种住宅不太感兴趣,他们还是喜欢一栋房子里只住自己家里的人。

(二)市区住宅(Town House)
市区住宅基本上也是独栋别墅的形式,跟之前所述房型的区别是,Town House全部位于市中心,因此价格也很高。该屋类型通常有2-3层,由2-4个卧室不等,一扇主门, 基本上只住一户人家。由于位于市区要提高空间利用度的关系,跟邻居的房子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也就是大家的房子都是紧紧挨个排着的。Town House在纽约的上东区(upper east side)和下东区(lower east side)特别多见。该种类型的房屋,房东拥有整个房体建筑和土地面积,可以逐层出租给不同的租客,甚至可以自己内部设计隔间制造出三四个不同的公寓去出租,以便获取更多的受益。一般中国买家不会只买其中一层或部分,他们还是倾向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栋买下。

(三)公寓楼(Apartments)
国外的公寓楼按照不同的合法资格被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较新较贵的Condo Minium,简称Condo;一种是通常外国人不太会买的Cooperative,简称Co-op。
1、Condo
Condo类型的公寓自由度很大,允许被任何人购买和出租,整个公寓楼有专门的董事会来执行整个大楼的管理程序,包括物业、保安等一系列实际运营。通常,建议常年不在美国境内或每年只有极少时间会来访美国的人购买Condo投资,因为业主定期缴付物业费,所有房屋的法律义务和日常打理就有专人负责,业主可以省心很多。另外,Condo也适合老年人居住,因为房子很新很安全、各种设施条件也都很好,而且物业包办了一切,居住舒适度很高。

2、Co-op
很多人将Co-op类型的住宅简单地理解为“不允许外国人买”的房屋,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从法律上看,Co-op并没有规定外国人不能买,但是Co-op类型的房屋董事会有很大的权力,他们通常为了确保一栋公寓里居民的纯正性而对每一个新入住的人家有很严格的背景审查,通常都需要面试申请者之后由董事会决定是否给予你入住的权利。这其中就有很多主观因素,面试官可能纯粹就是因为不喜欢你这个人而不接纳你,他们只选他们喜欢的或他们认为合适的人。

要强调的是,这里并不是指存在歧视或不公正待遇。虽然挑选业主存在主观因素,但这背后其实是美国人对一个特定社区的居民存在的保护意识。有时候,他们是为了保护一个特定职业的人群,比如这栋公寓楼里都是教师;有时候则会是为了保护一定的文化和知识氛围,比如公寓楼里都是由作家和知识分子构成的,需要一定程度的安静的写作氛围等。

由于Co-op比Condo要便宜,而且房子一般也很正统,很多符合资质的美国当地人都想买,却也未必买得到。比如,曼哈顿的很多公寓里只住律师和医生,董事会为了确保社区的完整性而只接纳职业是律师和医生的申请者,即使有一个申请者是亿万富翁,比那些律师医生有钱得多,但还是可能会遭到拒绝。这里曾经就有一个很出名的案例,麦当娜当时想买下一个Co-op,但是董事会认为她名气太响,考虑到之后她的入住可能会招来很多狗仔队而影响到原本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从而导致可能有不喜欢喧哗的人陆续搬离社区,于是拒绝的她的申请。由此可见,董事会的考量有很多方面,也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去定度。这样解释,就会让人更加明白,为什么co-op那么难买到,而且通常情况下co-op是不卖给外国人的。

本文撰稿:记者 邱之

媒体采访

Forbes
Bloomber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NBC
iMoney
Shanghai Times
Squarefoot
Shanghai Office
Capital Weekly
The New York Times
TheStreet.com
Financial Times